陈琦伟教授受邀参加2018金融街88号论坛夏季峰会

发布人:亚商ABC 发布时间:2018.07.30

7月26日,金融街88号论坛夏季峰会在沪召开,本次峰会由华夏经济学研究发展基金会、金融街88号论坛主办,论坛理事长单位平安银行、论坛副理事长单位大成基金和论坛常务理事单位理财周刊共同承办。

本次峰会以“私募基金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截至5月私募管理规模增加了900亿元,总管理规模达到12.57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大资管行业,正面临着资产新规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私募基金市场如何取得快速发展?如何在发展体系建设、拓宽资金渠道、完善人才配套体系、退出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如何与银行、公募机构相互赋能?

2018金融街88号论坛夏季峰会现场照片

在“2018金融街88号论坛夏季峰会”上,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教授发表了重要的观点。作为资本市场元老级的人物,陈琦伟教授认为,中国经济长期来看是向好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重视转型期的资本策略问题,包括“追求长期价值”、“并购精准化”等。

除此之外,在“2018金融街88号论坛夏季峰会”上,论坛轮值理事长、建信养老金总裁冯丽英女士,论坛理事长、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长冷培栋先生,论坛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大成基金总经理罗登攀先生,及论坛常务理事、理财周刊董事长陈跃先生分别发表峰会致辞。

以下是陈琦伟教授的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刚才好几位看到我,都说我是资本市场元老级的人物,上海证监会敲锣开业的时候我在现场,28年的时间,中国资本市场这么多变化,又面临这么特殊的时刻,感谢主办方能够邀请我这样一个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28年的人士来分享我的看法。

刚才王总的演讲我非常受益,王总是我很尊重的经济学家,像主持人介绍,我是1987年获得的孙远方经济学奖,后来阴差阳错创建了亚商,但是我对经济学家依旧是衷心的、尊敬的。因为我的很多朋友都是经济学家,所以刚才王总的观点我从专业角度非常同意。我本来准备的主题是上市转型的资本策略,王总的演讲让我很受启发,我必须从一个既不同又相同的角度稍微展开一下我的主题。

首先一点我想讲,资本市场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对于几个节点,2015年、2018年,我个人不参与二级市场,描述的不是很准确,但是几个大的节点大家都感受很深,作为历史事件经常会被提到。2015年初,2018年初,那个时候我们对发生这么大事件的预见性如何?总体来看我们得说基本上还是比较差的,一直到了2018年,我的看法绝对不是平常之年,2018年是标志性转折年,这一点我和王总讲的可能不一样,可能也是一样的,因为这两个关键因素上,一个是中央的经济政策,从去杠杆变成了稳杠杆,有人在年初的时候预计到了吗?在七月份的时候,中央改变这个政策,因为去杠杆是一个长期性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的改革,一定要承受这个痛苦,要改清楚。现在一下子变成要稳杠杆,说明这是一个比较急剧的变化,这一点作为投资人要意识到,因为2018年很快会变成历史,到了2019年回过头看2018年,就会发现,2018年发生了一些急剧的变化,这是其中之一。

陈琦伟教授在进行《上市公司在转型期的资本策略》主题演讲

第二个就是贸易战,贸易战的深度影响,现在刚刚开始。有消息说昨天美欧、美日、欧日达成了零关税,不知道正式文件有没有颁布,但是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这个超级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到今天为止和中国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在中国企业家群里发了这一条,中国最依赖的是WTO的加入,因为中国经济取得今天的成就,WTO的加入至少起了50%,一半的作用。现在这个超级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架构仍然存在,但是主要的玩家已经不愿意玩WTO了,我相信投资人有预见性,如果这是一个趋势的话,那就说明全球形势对中国不利只是刚刚开始。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了,我相信在座,我一直很赞赏资本市场的人,受教育程度高,智商高,能力强。最重要的是既能做好当下,又能真正看清远方。这两点因素不展开讲的意思是,观点已经讲出来,这两个长期因素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刚刚开始。

我们结构化调整,讲了多少年?2008年的时候就下大决心要做, 2015年的时候也认真鼓一下劲,但是中国的泡沫问题依旧存在,因为调整难,改革难,这次宽货币紧信用,从稳杠杆的角度来说,紧信用也会放开。当然和以往不一样的是,可能结构性的,先讲是讲,要相对定向的,但是实际效果会不会失真,咱们拭目以待。

我四月份的时候在美国参加一个会议。美国商务部也是主要的支持部分,亚太商业峰会,一年一度,坐在我边上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当时贸易代表在上面发言,部长和我们讲,中美之间绝对不是一个贸易逆差数字的问题,是一个游戏规则调整的问题。这句话随着时间过去我印象越来越深。但是对这一点我们一直低估,我们以为就是一个数字问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在政策上相对是被动的。做决策,被动决策的话,往往是处于不利的地位的。只有变成主动决策,才会变成局势可控。

现场认真听讲的观众们

总的是讲,因为到主动决策到真正可控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整个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我同意王总讲的一点,就是这一轮调整过程对股市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是中国畸形的经济结构。中央财政政策部门在号召要脱虚向实,要鼓励实体经济,但是你一放水,首先得益的是泡沫,而不是下面的实体。这样的话我也同意房地产、金融部门、股市都会得益,这是不真实的消息。我昨天晚上碰到一个香港很重量级的金融人士,我们和他们聊天。他说内地的政策变化香港马上就反映出来了,地下钱庄往外走的钱集聚增多,前段时间世界杯期间赌球,公安部门打击地下钱庄抓的很严厉。亚商现在做一级市场投资,我们和上市公司和创业企业家接触的很多,实体经济的整体意愿非常低迷,持续低迷,继续低迷,只要他们掏的出来钱,能出去的尽量想出去。因此昨天晚上我听他们讲,我是觉得确实是印证了我们这个想法,因为从政府来讲,愿望是好的,希望放点水以后,让实体经济能够改善。当然了可以部分改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原来的经济结构是靠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这种玩法,现在企业层面、市场层面,他们只会越来越精明,不会越来越笨。我听他们讲,真的是惊叹这种效率。所以我说这个政策的短期效益可以乐观,因为金融部门、资管市场,以后分化会越来越厉害,会首先得益。

受王总的启发,我对这点宏观经济多评论了几句,讲错了是我自己认识不当,大家可以批评。

接下来简单讲讲上市公司的资本策略问题,我们从1993年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批收购兼并亚商就参与了。1993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四起大规模收购A股股权的事件,我们亚商参与了三起,后来做了一级市场以后,对上市公司关注稍微少了一些。从前年开始,我们和这些上市公司高层,这些企业家都是朋友,大家聊起来觉得龙头企业到转型期,瓶颈现象非常明显。现在上市公司资本策略会越来越明显,这和二级市场关系不是太大,上市公司自身调整的问题。因为以往的年代,在泡沫过多的年代,特别是一些大泡沫的突然出现,对于市场的损害作用非常大,把人心都给带坏了。大家都觉得我只要编一个故事,我只要投机性强一些,会抓机遇,我就能得到好处,这个奖赏制度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以往的上市公司越做越投机,越做越泡沫化。但是我们现在大的逻辑就是这样,因为2018年是真正的转型之年,是经济不好的时刻真正开始的时候,对于专业投资人来说永远是机遇。但是长期来说,很多问题以后都会延迟爆发。现在爆的都是前几年的问题,现在如果继续放水,这些雷都掩盖掉了,但是雷还在那里,然后再增加新的雷,所以还会爆。因此真正聪明的上市公司,对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资本策略的看法要真正有一个深度的改变,这个改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我觉得专业机构大有可为。从机构投资人的眼中,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有持续的增长价值?这是第一线的很多上市公司高层,董事长总裁,他们想的不多的问题。他们自己懂产品懂行业,旁边的诱惑特别多。我们看到太多上市公司现在出现问题了,因为这些企业家本身蛮单纯的。创业一旦成功了,诱惑他去做房地产,诱惑他去玩资本。所以上市公司真正要有定力,来看怎么创造长期持续的价值。

所以我们现在亚商做的一些案例,促进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做深度沟通,很多私募基金第一线的经理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相对聚焦领域比较窄。上市公司要适应这一点,我们在促成上市公司和投资人深度沟通当中,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当下一个很大的机遇。只要处于有利地位,他们都能够用这种不是投机的眼光,而是从投资人身上体会投资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逻辑和企业发展策略结合起来,这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让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真正特点体现。

其次就是收购兼并的精准化。以前的购并很容易是为了抓市场眼球,为了做大规模。实际上再往后,因为整个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所以收购兼并过程当中精准化专业匹配来引导上市公司做自己主业的调整。因为中国企业普遍的毛病是杂,比较杂,容易做杂。哪怕在一个主业里面,也容易覆盖面太多,通过收购兼并分拆这些精准的操作和以及投机性操作不一样,这对上市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和资本市场能力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陈琦伟教授正在分享他的观点

最后一点,我们体会到实际上。不要看我们现在,我们当下觉得政府调控的影响力很大,但是事实上正是在这种表面上政府调控能力最大的时候转机在出现,就是市场的力量在越来越起作用。

现在很多企业,刚才我讲的,如果放水了很多钱往外走,这是一个市场选择,他们并不是说喜欢这个或者不喜欢这个,只是说怎么对这个资产最有利。但是从长期来说,企业本身自主行为会起作用。2018年也是一个转折之年,在最困难的时候,企业要把方法做对,特别是注重依托自己的核心业务、核心产业,主动做市场资源整合,我们强调几个自信,这是政府层面上。我觉得企业的自信,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是要提出来的,而且将来会证明,越来越有力量。

因此归纳起来讲,我要谢谢王总,王总给了我很多启发,中国从短中期来看会好,长期可能会有一段路要走,再长期,总要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完全由上而下,主动性的东西、企业自主的行为、市场的行为在里面会起重要的作用。再长期,我觉得中国还是看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