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伟:健康是上市公司成长基石
发布人:亚商ABC发布时间:2019.05.24
生命体要想健康,首先头脑和灵魂要健康,对于公司来说,这个头脑和灵魂就是掌门人。当然不仅是实际控制人,也有可能是公司的领头人、以掌门人为主的核心班子。
“上市公司需要成长,更需要在健康基础上的可持续成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29年的见证者,亚商集团创始人、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与上证报记者一见面便提出上述观点。在他看来,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长期投资理念的树立有着重要意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陈琦伟,称得上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化石”: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市第一锤敲响时,陈琦伟是现场见证者之一。他长期担任上交所公司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关注A股公司的一举一动。亚商集团的主要业务就是投资咨询。如今,面对A股“雷声阵阵”的现状,陈琦伟决定“再开先河”,为投资者审视上市公司提供一套新的标准。
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形象地将公司比作一个生命体,成长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健康,否则一味追求成长,短期虽有成效,长期很难走远。至于公司怎样健康成长,陈琦伟认为,首先是头脑,即掌门人的心智、能力,而这恰恰是传统财务方法所不涉及的。“希望以此寻找一批具有健康成长潜力的公司,为市场树立标杆,鼓励价值投资理念。
”要成长,更要健康“
与中国资本市场多年同行,我有个深刻的体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依然有待提高。2018年多因素叠加,上市公司爆雷现象异常增多,影响着A股公司的整体质量。”陈琦伟坦言。
尤其是个别白马股的爆雷,对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造成不小的影响。“投资者被‘炸’怕了,为了不触雷,大家越来越浮躁,思维方式趋向散户化,最终导致期盼多年的长期投资理念依然无法建立,长期投资甚至被当成笑话。”
问题股爆雷,白马股也爆雷,这一现象令所有关心市场的人感到痛心。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认为,过去资本市场将成长视为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成长“一俊遮百丑”,即使有质疑声音,也很快被短期亮丽的数据所掩盖,这种氛围反过来促使上市公司更迫切地追求短期成长,对风险熟视无睹。可成长终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公司要想真正实现长期成长,需要有个健康的体质,陈琦伟认为这正是成长的基础。“2018年A股市场频频爆雷,其根本是缺乏对健康的认知,片面追求成长,大量问题没有解决,集中到了这两年爆发。聚焦健康成长,就安稳得多。换句话说,健康是‘1’,成长及其他都是‘1’后面的‘0’。”
掌门人是公司健康之魂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存在爆雷风险?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给出了回答:将公司具象化成一个生命体,生命体健康,不生病,对应的就是公司不会爆雷。
陈琦伟认为,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已经对上市公司有了一套研究分析方法,涉及盈利能力、资产结构等多方面,但对A股来说,这种传统方法还不够。很多企业家知道怎么做一个好产品,但对于如何做好一家企业,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只言片语,远不如对产品的分析那么有逻辑。
基于这种情况,陈琦伟带领亚商团队从生命体这个视角出发,找到了一条研究公司健康程度的新路径。
生命体要想健康,首先头脑和灵魂要健康,对于公司来说,这个头脑和灵魂就是掌门人。当然不仅是实际控制人,也有可能是公司的领头人、以掌门人为主的核心班子。”陈琦伟告诉记者,具体来看,评价由事业情怀和眼光、自信心、坚韧性、人格特质、执行力、自控力等六个要素为主组成,犹如生命体的灵魂和心智。
过去30多年,陈琦伟和亚商团队走访了几千家公司,丰富的阅历令他认识到,一个企业掌门人的价值观,决定企业至少一半的价值。“有些企业家能力很强,也能吃苦耐劳,可有些不良嗜好,这可能危害公司的健康发展。”陈琦伟还提到了定力。他认为,现在市场纷繁复杂,很容易令企业家失去初心,这就需要考察企业家的初心、事业心、咬定主业的清晰度和执行力,看他能不能抵御诱惑,聚焦主业。
掌门人这个如此重要的指标,在传统的考核体系中却是缺位的。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表示,其实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在当今的互联网高度发达时代,其理念情怀行为都已有相当高的公众性,完全可以通过主题词筛选、抓取、专业分析、当面访谈交流等专业方法解决。为此,亚商已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分析系统,并结合在过去两年组建的几万名行业专家库系统,以及与亚商开展战略合作的数家研究机构等提供实质性支撑。
健康与环境密不可分
陈琦伟认为,市场环境由两个板块组成,一是主业的市场周期和环境,二是金融环境。“此前A股出现的并购潮、定增潮、大股东质押潮,事后来看,与市场环境有关,也与上市公司自身有关。如果上市公司定力不足,容易走上过度扩张和加杠杆的不健康发展之路。如同生命体的饮食和消化系统,暴饮暴食或缺乏对饮食的科学认知,必然导致亚健康状态。”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说。
早在1993年,陈琦伟带领的亚商就组织了国内第一次收购兼并研讨大会。当时,他就认为,收购兼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收购的失败率要高于成功率,因为收购不是简单的资产拿进来,而是后续的资产整合、协同。遗憾的是,20多年前就提出的观点,依然没有得到当下公司的重视。2013年开启的并购、定增和后续的质押浪潮,众多A股公司争相开展外延式并购,或是同业整合,或是延伸至上下游,有的甚至跨界收购,而它们在收购时,往往只考虑短期市值。整合要耗费资源,而很多企业对于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后续如何去做,几乎没有考虑。最终,昔日收购积累下巨额商誉,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只能眼睁睁看着风险爆发。在此基础上,亚商投顾董事长陈琦伟认为要关注公司的“心血管系统”,即现金流指标基础上的健康财务结构。以往市场更多地关注营收、净利润这些指标,而这些指标是否健康,还需要关注现金流,特别是在经历了过度杠杆和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对其要给予更多的权重。在健康的头脑和灵魂、心血管系统基础上,再关注其他传统指标,对判断上市公司的健康程度更有效。
为资本市场健康助力
看惯了市场的风云变幻、冷热更迭,陈琦伟依然保留着一份初心——希望通过引入“健康基础上的成长”这一理念,选出一批优质公司,为中国资本市场树立标杆,呼吁市场关注公司的健康成长,引导长期投资理念。据悉,亚商潜心钻研超过2年后,今年计划推出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成长评价体系”,依靠自主开发的智能评估系统,在大数据基础上筛选后由特邀专家群评选,获得评选结果,借此引导市场投资人关注年度最具健康成长潜力的代表性上市公司,逐渐形成中国资本场价值投资的一个有特色的参考体系。
采访过程中,陈琦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筛选标准,其中既有AI大数据分析,也有几十名有经验和有相当公信力的资深专家的专业评价,更有实地调研后的理性判断,这是以往公司评价体系所不具备的。亚商将与公司掌门人进行深度沟通,对其进行面对面“体检”,最终选出30家上市公司。“这一评价体系将为资本市场吹来新风,入选的公司也将起到示范作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助力”。